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走进纺科院
    • 企业概况
    • 领导致辞
    • 组织机构
    • 资质荣誉
    • 企业视频
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企业新闻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科研创新
    • 科研概况
    • 创新平台
    • 科研项目
    • 科技成果
  • 产品与服务
    • 高性能纤维复材
    • 智能医卫纺织产品
    • 农用网材产品
    • 纺织科技信息服务
    • 纺织检测计量服务
  • 企业党建
    • 企业文化
    • 党群工作
    • 监察动态
  • 人力资源
    • 人才理念
    • 人才招聘
  • 联系我们
    新闻动态News
    • 企业新闻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行业动态
    行业动态
    网站首页 >
    理性看待可穿戴设备发展:机遇与挑战并存
    发布时间:2025-10-16

           【导语】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深入推进,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终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逐步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。根据权威机构预测,2025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,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%左右(数据来自中研普华预测)。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一是医疗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,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和老年健康监测领域;二是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突破性进展,使设备监测精度显著提升;三是5G及边缘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,为可穿戴设备数据实时处理提供了基础设施层面的潜在支撑。在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中,既要看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,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不足,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把握市场发展脉搏。
           尽管市场前景广阔,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。首当其冲的是技术标准缺失问题。目前不同厂商采用各自的数据标准和传输协议,导致设备间无法实现数据互通。此外,设备续航时间短、数据安全隐患以及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也亟待解决。
           针对这些问题,行业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。《T/TAF 107-2022 智能可穿戴设备安全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》等相关标准的出台,为可联网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明确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。
           面向政府及行业采购方,建议重点推进核心技术攻关、完善标准体系、建立分级监管制度三大方向。面向消费者,建议在选择产品时,优先考虑通过国家医疗器械认证(械字号)和网络安全认证的产品,同时关注设备的续航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。
           展望未来,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。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标准的不断完善,可穿戴设备将从当前的健康监测向健康干预方向演进,与医疗系统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。同时,设备形态也将更加多样化,从腕戴式向植入式、织物集成式等方向拓展。产业也将更加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,推动绿色设计理念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行业内落地实施。
           【本文信息数据来源】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发展报告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测数据、中研普华、中国纺织品检验协会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行业分析报告。
           本文内容仅供参考。

    上一篇:织物的算法,柔软的科技——经编机下一篇:《棉纺织技术》诚邀您莅临ITMA ASIA + CITME(新加坡2025)H4C112展台

    版权所有: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

    ©Copyright 2007-2017 CRAES All right reserved

    ICP备案编号:陕ICP备17013451号-1

    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浐灞三路789号E座   联系电话:029-83553521

    陕公网安备 61011102000330号

    技术支持: 兄弟建站